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剧情全崩,她边谈恋爱边修复位面 > 第119章 跨越千年的棋局:落子无悔(1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跨越千年的棋局:落子无悔(17)

前往北疆的军队与古珩走散了两个时辰之久,在南笙与他精疲力竭之际, 终于看到了这支朝廷派来的救命军。

两人可以短暂歇息一会儿。

临时搭建的棚里,几个幸存的妇人生火煮了一锅汤,她们用碎瓦盛了一些,端着走到南笙面前。

“南大人,喝些汤暖暖身子吧。”

南笙抬头,说话的是七岭城城主的庶女裴子惜,她起身接过,咽下一口热辣的汤水,眼神盯着裴子惜眉间的忧思,正要说话,地面又晃动起来了。

裴子惜虽出身北疆,但自小身子骨弱,她一个没站稳,就要摔倒。

南笙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只是未等两人站稳,木棚顶部的树干直直砸了下来。

在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举着长枪,将那支树干挥开至几米远的空地上。

余震结束,南笙维持着护住裴子惜的姿势,目光里全是小将军的身影。

却没注意到,生死关头被她圈在怀里的裴子惜正呆呆地望着她,心脏剧烈跳动。

“可有哪里受伤?”古珩扔下从一旁顺来的长枪大步走来,惊魂未定地将南笙翻来覆去地查看。

听见南笙说没事,亦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后,古珩红着眸子,一把将她拉进怀里。

宽大的手掌扣住南笙的后脑勺,却不敢使劲将她嵌进自己的身体。

这几日七岭城一带都会频繁发生余震,古珩明白南笙不是甘愿躲在避风港下的女子,他知道历史上南笙为此次地动做出了很多贡献,所以担心的话到嘴边,就变了。

“既然你无法保护自己,又时刻让我担心,那以后无论你做什么,都让我陪着你,好么?”

两人自从见面到现在,只过了三个时辰,虽未挑明对彼此的情意,但心中皆明白,他与她是双向奔赴。

南笙还没忘记裴子惜也在身边,她难得害羞,于是点点头,应了声“好”,就挣开了古珩的怀抱。

“裴小姐,这里仍旧危险,待救援的物品与马车到了,我会安排您与其他幸存的百姓转移至安全地带。”

裴子惜听着这话,欲言又止。

南笙:“只不过接下来,裴小姐会过得辛苦些,路上奔波,千万要照顾好自己。”

“可是……”裴子惜的目光从溃散的七岭城移开,偏头望向靠在另一处棚中、受伤的百姓们,她的眼神里是化不开的悲痛、不舍、和恐惧。

南笙向前一步,自然地扶住裴子惜发软的身体:“裴子惜在,则七岭城在,如今,你是百姓心中唯一的希望。”

裴子惜知道南笙这话是什么意思。

地震发生时,城主一家除了裴子惜,均在全城最奢侈的酒楼里设宴,被层层巨石深埋在地底,绝无生还的可能。

可她从小不怎么出门,七岭城的百姓也不认识她,他们真的会在意裴子惜也活着吗?

“裴小姐?”

南笙晃了下裴子惜的手臂,后者的视线顺势下移,两颗眸子里倒映出一双随意用白布缠了起来,却渗出不少血的手。

裴子惜原本心中悲怆,可沉甸甸的土地上忽然现出一抹光亮。

有这双手在,有南大人在,有朝廷在,她裴子惜有何可惧?

她珍惜地看向南笙:“南笙,谢谢。”

南笙略一顿,随即扬起温暖的笑:“裴小姐珍重。”

人走后,被晾在一旁许久的古珩捧起南笙的手,心疼极了。

看了半晌,扯下几条干净的长布,在表面又缠了一圈。

南笙举着臃肿的双手,沉重的悲伤被缓解了几分,心中划过阵阵暖流。

两人温存的时间屈指可数,黄金72小时的道理他们都懂,所以短暂说完话,便又继续帮忙救人去了。

两天,一匹瘦马雄劲地闯入京城,马背上的士兵撑着一口气到了皇城门口。

“报———”

一声落下,士兵没了进气,只剩出气。

直挺挺地,与瘦马一起倒在了地上。

枪皇殿,历仁帝与百官还未下朝。

殿外来报,北疆有信。

沈公公呈上字条,历仁帝撑着龙椅起身,迅速展开。

【北疆地动幸存百人,波及方圆千里,朝廷支援迫在眉睫。】

历仁帝揪住胸口,颤着身子坐下。

声音沧桑沙哑:“李舒,展巍,文昌礼,朕命你们清点国库,筹物纳资,以最快速度出发前往北疆。”

整个朝堂哗然一滞。

听那弯着脊背强忍疼痛的老皇帝继续安排:“黄毅,腾林,左丘琼,你们三人带两万将士随他们一起前去,务必救回数万人的性命。”

“北疆地动牵连数千里,除了他们几个要去前线,留在京中的你们,也要做好后勤准备,包括北疆后续建造的事宜。”

历仁帝的声音渐渐下落,再也压不下浓重的疲惫,他最后望了眼这些臣子,闭上眼睛。

“太子。”他虚弱地喊道。

褚景羽走出,没有低着头行礼,他抬头望着曾亲切地喊过“羽儿”的老皇帝,眼里满含悲与痛。

“众臣听令。”

包括褚景羽在内,所有人跪拜在地上,皆察觉到了什么。

“朕于今日,传位于太子,北疆之事,务必、务必要……”

这句话没有说完,那龙椅上的人已经没了声音。

沈公公凄厉的一声“陛下”,众人纷纷抬头,只见皇帝坐在龙椅上,垂着头像没了呼吸。

历仁帝走得并不安详。

他痛失了东历最威武的镇国将军,痛失了北疆数万的百姓。

再加上早年落下的心疾,竟是哀痛而亡。

历仁帝一生没有什么大成就,比起往前十几任东历皇帝,他甚至略显中庸,可他重情义,心系百姓。

如今驾崩,也是去寻他亡故的百姓们了吧,好在黄泉路上与他们做个伴,让他们晓得,东历的帝王生前能护他们,死后也能护着他们。

消息传到南笙与古珩的耳朵里时,已过了五日。

这五日里,南笙自知体力枯竭,便去统筹可用的人员。

她以受伤程度将幸存的百姓划分成几类,组织他们参与到灾后重建中。

身子健壮的,自愿去救援的就跟着古珩带来的百人军队,一起去前线,行日夜轮流制。其中有老当益壮的男人,也有体力旺盛的妇女。

还有一些不敢去前线,但也想做出一些贡献的,就被安排了后勤工作,比如制药汤、做饭、捡柴火、搭建房子、照顾老人孩子等。这类人有心思细腻的少年书生,有曾是富人家的小姐夫人,有十岁左右渐懂事理的孩童,亦有放心不下妻儿不敢以身犯险的夫婿们。

渐渐的,人数上涨至千人。

临近城镇捐来的物资余量骤减,不够用之际,朝廷援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