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郑在许途 > 第46章 狠起来连自己都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那就是以后的事情,我们在哪儿支援着支援着,我们就回不去了,我和大林都是如此,大林和我基本上都是同一天入的职,两年多都在同样的岗位,算是我的饭搭子吧,也一块儿去旅游过一块儿搓麻将涮火锅过元旦,后来他离职一年多了,虽然联系的少了,但我还记得他,因为他还欠着我钱。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儿遇到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一切都在催促着你必须加速成长。没有人会永远停在原地等待着你,这是我从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那里听来的忠告。

他们告诉我,我只给再讲一遍,每一遍讲解都是有限的,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提问,做好笔记,闲暇时多观察机器、程序和数据。

换砂纸是一项常用的技能,通常需要半天的时间来掌握,轻轻松松的,不至于一来就把人吓跑,吓跑的人是接受不了这样机器的嗡鸣声,接受不了切削液飞溅的尘烟,接受不了站着上班需要到处走动。

接下来的一整天,你需要了解如何处理常见的异常情况,从磕磕绊绊需要拿着笔记一步步的寻找参数,以最小的速率移动六轴到安全无干涉的位置,总要撞机两三次才学会了成长。

第二天,你需要拿着锡钢片通过测压力来调整加工点位,学到这一步,就已经足以处理百分之八十的问题了,就基本上可以出师闯荡江湖了。

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你将开始带线体,处理不了的异常先自己琢磨琢磨,实在无法解决再寻求他人的帮助。

整个车间里,只有三四个老员工在忙碌着,他们忙着修改程式、调整参数、校准机器,还要尽快带新人上手,观察各个区域,他们的忙碌可见一斑。

在我过去的时候,就已经有一部分人是支援过去的,从其他组装玻璃调过来的生技,大多也不过是入职两三月的新人。

当我们这一波技术支援部十几个人过去后,他们一部分人只教了我们两三天的技能,就被原单位叫回去了,老员工只剩下两个人,这还算上领班。

我们几个新来的磕磕绊绊地尝试着去操作线体,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但效果还不错,要求大概是已经放到海里去了。

一个多月后,我已经转正了,我开始带新员工。

这个车间的所有新员工都交给我带,我带着他们到正在架机的区域,找一条基本架设完成的线体,教他们认识砂纸、示教器、研磨流程等。

我教他们如何认识治具、工件和水管喷嘴,如何一步步测量压力、统一手感校准点位。记得每次教完之后,总会有新员工围着我问问题,那时真觉得脑袋快要炸了。

还记得看着他们三四个人围着同一台机尝试操作、调整点位,磕磕碰碰的就像是被铁锤敲打自己的头。

教完以后我们就在新架设机台的区域正式开工,度过了新机台的磨合期,也算是走上了正轨。

九月底,新的领导接任,而原先的技术支援部领班副手就离开了,有关系的找关系返回原单位,新来的没关系的我们就留了下来。

我们签了一份切结书,就转移组织关系到了表面分厂。刚开始觉得有点奇怪,切结书什么意思也不懂,怎么就支援着支援着就回不去了,技术支援部多香啊,支援两字也有着志愿的内涵,哪里需要就往里做志愿者,就像是六七十年代下乡支援的知青,到哪儿都是被优待的。

在富士康这个企业里,从事的岗位的技术含量越高,越容易受到优待,升职加薪越是来得容易,至少资位是师二以下的员工都是这样子,如果资位上加上技,每月还有技术津贴可拿,如果资位上挂上个工程师的师,那更加不得了,能拿多少从没打听过了,像我这声张出来的,不过是发点儿小财,闷声的才是发大财的主儿。

但渐渐地,我们发现支援工作也还行,逐渐适应并扎根下来。

工作中有困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等到旺季奖金到手再说不迟。否则,干了这不久不干了还不是挺亏得。

十一月份的工资发放了七千多,国庆加班的两倍三倍还有奖金,真的很丰厚。这是我从未见过的高薪资,让我觉得即使再辛苦,也不会比打螺丝和冲压做钣金件差太多。

更令我舒服的是,夏天有空调,冬天还有暖气,工作环境比生产人员要舒适得多。

在十二月,我领到了旺季奖金,再加上工资也有过万的收入,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

这个高峰期过后,富士康的员工数量又流失了一大批,其中还包括几个返校的学生以及那些工期到期的小时工和派遣工。

在我看来,随着年关将至,年底找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于是我决定先干到过年再说。

在生技转正并开始加技能之后,我发现技术评定分为高中低三档,每档的津贴也有所不同。少的津贴只有四百,多的则高达一千二。

而考核也分为理论和实操考核,那时考核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

经过不懈的努力,全部一次考核通过,年底时我也成功晋级到了高级评定。同时,我们也正好赶上了从未有过的员一直升员三的考试。

我的组长,一位在广东、港区再到八大街加工区奋斗了十四年的老员工,告诉我们他从见过这样的好事,告诉我们这个考试的重要性。

他告诉我们,如果能成功晋级,将能少走三四年的弯路。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真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以后走了七八年的下坡路,入职富士康以后就运气大爆发了,什么样的好事都遇上了。

我现在已经工作三年多了,现在想想我这大半生的运气,似乎全都点在那大半年里去了,爆发完之后又走进平平凡凡还稍显狼狈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