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客官喝茶吗?”王婆掀开厨房的帘子问道。

“来壶好茶,再配些果子。”常小小拣了一张条凳坐下。

这处小茶馆比不得那些雅致的茶楼,纯粹就是给客人提供一个消遣的地方,当然这与她另外一层身份有关。

王婆很快用茶托将茶点端了上来,“客官请慢用。”

“王婆婆,等等,”常小小叫住了她,“听说你是咱京城数一数二的媒人,我有一件好事,还要拜托你帮忙呢。”

谁家少女不怀春,王婆笑着在她对面坐下,“莫非姑娘是想找婆家?”

“不是我,”常小小探出身子问道:“我有一个弟弟正在南湖书院进学,如今还没订亲,想托你寻门好亲。”

能在南湖书院读书的学子不只是聪明就行的,还有另外一个条件---有钱。

王婆仔细打量了她一番,似有所觉,“敢问府上是?”

“内城林家。”

“想必姑娘便是林丞相新认的女儿吧,常记肉铺的掌柜。”

常小小都惊呆了,这里可是外城,她怎么知道自己身份的,难道她身上有什么暴露身份的标识吗?

王婆见她面露惊疑之色,笑道:“老身是开茶馆的,来来往往喝茶的人都会谈些趣闻,而内城林家不多,最近大出风头的正是林丞相府上,故而斗胆猜测姑娘便是林家大小姐。”

可惜了,这可是真正的人才啊,若是能招到衙门里破案,肯定能成为一代神捕。

“猜的不错,”常小小玩心大起,将一张银票放在桌上,“不如婆婆再猜一猜我来这儿的真实目的。”

王婆看了银票数额,激动得心怦怦跳,她咽了咽口水,细细回忆最近有关林家的传闻,从入狱、认女,到最近的施粥事件,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关系有些紧张。

而且给林小公子议亲,那是家族大事,怎么看也轮不到她一个做私媒的来牵线搭桥。

王婆试探道:“莫非是想给丞相府找些麻烦?”

常小小一拍大腿,“嘿,真神了,你当媒人真是屈才。”

“哪里哪里,姑娘过奖,”王婆嘴里虽谦逊着,但心里却自鸣得意,她也是靠着这脑子,才能在京城的媒人圈打出口碑来。

常小小将银票推给她,“我来呢,就为这事,前几阵子他们找了个赌鬼来恶心我,所以我想回敬一二。”

反正就是互相伤害嘛,林相请官媒,她就请私媒,正好互打擂台。

可王婆却咽着口水把银票又推了过去,“林相在朝中素有根基,我不过是个开茶馆的小商人,小胳膊、小腿哪能斗得过大腿啊。”

“看看,还是格局没打开啊,这事又用不着您出面,只要放出风去,说林小公子喜欢平民姑娘踏实、肯干的性子,估计他家的门槛都能被踏破喽。”

世家贵族小姐的确轻易不出门,待字闺中即可,但更多的平民女子却没有那么好命,挑水、担柴、织布、养猪的活儿,样样要做,大街来往的大姑娘、小媳妇可不少。

如果传出风声,说林小公子喜欢平民女子,这得招来多少想攀高枝的姑娘啊。

王婆“嗖”地一声将银票收回,“林姑娘,你就瞧好吧。”

常小小笑眯眯地喝完茶便离开,她想着来都来了,这里距离城门也不远,便干脆绕道来到城外的粥棚。

刚出城门,就能看到丞相府的幌子在风中飘扬,还烈烈作响,只不过城外的流民有增无减。

她好不容易挤了进去,便见虎哥正带着人在帮着维持秩序。

虎哥一眼就看到她,将其从人堆中刨了出来,“你怎么来这儿?此处不比城里,疫病横行,小心沾染上。”

“咋会这么多流民呢?”常小小随意一看,便发现大多数都是青壮小伙,这个情况可不太妙。

按理来说,流民出逃都是全族、全村一块儿出来,肯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目前这种情况明显不合理,任谁看了心里都得发怵。

这么多青壮小伙聚集,万一被有心人怂恿,极易引起社会动荡。

虎哥叹道:“朝廷倒是让开常平仓救济灾民,但奈何仓里没粮食,活不下去的人只能往外跑。”

“那有银子也行啊,去买粮啊。”

虎哥摊手,“哪个官员看到银子会不动心呢,他们每个人都自认只贪一点点,但这么多层下来,落到受灾百姓手里能有几个大子儿。”

嘶~果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到了生死攸关之际,也不能阻止人性中的贪欲。

“周婶,我们的粮食还有多少?”

“存粮用尽了,最近都是买的城内高价粮,可花了不少银子。”

虎哥于一旁出声提醒道:“我看码头上拉粮食的船还挺多,按理粮价该降才是,如今粮价上涨,估计各大粮商和富户都在囤积惜售。”

人常言:盛世古董,乱世金,但实际囤粮食才是真得好啊,粮食不仅能活命,还能存着待高价时卖出,再大赚一笔。

京城有钱人多,大粮商也多,他们早就敏感地察觉到了局势变化,早早就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

常小小站在凳上往两边看了看,发现附近又多了几家粥棚,看来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善心人士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周婶,咱们粥棚可不能再开了。”

周寡妇心下有些不落忍,毕竟能供应得起肉粥的,也只有他们一家,很多流民在这里大排长龙,仅仅是想给孩子讨一口更营养的粥。

至于那些大小伙子,倒是可以去吃普通菜粥。

“能不能再多开几日?咱们还有些粮食呢。”

常小小掰着手指头算算,自己托船老大买的粮食说不定快要到货了,应该不至于断顿,“那行,再多开三日吧,咱们自己还得留些粮食呢。”

而且有那么多善心人施粥,她就不凑那个热闹了,毕竟银子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她辛苦劳动所得。

回到内城后,常小小跟晋王说着城外见闻,“你说咱们那些粮食到货后,是卸在城内好,还是城外好?”

放在城内太打眼了,万一被人逼捐可怎么办,可放在城外又不太安全,且得另租库房,很容易被流民抢走。

晋王犹豫着道:“今天十七来了,要不咱们先去裴家村看看。”

常小小愣了会,才反应过来,“他的伤这么快就好了?不过裴家村是哪里,你外祖的老家吗?”

“你去了就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