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手学起梅花易数 > 第2章 中医中药为何能够防治时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中医中药为何能够防治时疫

当前,新冠疫情的防控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反思。中医中药为什么能够防治时疫?近日,当代着名国学家、道医学家、《道医学》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熊春锦先生针对大家关心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解答。

熊先生指出,中医中药能够防治时疫,是由中医诞生的渊源及其理论高度和广度所决定的。

所谓岐黄源于道,中医中药防治疾病,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内求法与外求法的完美结合;是对物理、化学研究所能够达到的细微层级的物质能量,与中国传统生命学说所把握的精炁层级上的物质能量的全面应用。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中医中药是深入到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沟通、交汇、化生的精微组织结构中,在极其精密的层级上,来进行全面而立体的把握与调治。

熊先生用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太极图,解析了中医中药的根本特征。

太极图中间一黑一白重叠的两条弧线称为“太极弦”,

现代科学所提出的超弦,相当于进入了太极弦当中

白色的弦线空间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我们人类的生命也是这样,一方面具备着属于太极图当中白色阳鱼范围内的物理、化学属性,一方面还具备着属于太极图当中黑色阴鱼范围内的非物理、非化学属性。当前,物理、化学所研究的物质与能量的极限状态,是在微与细的层级上;而生命所具备的非物理、非化学属性的成分,其粒子结构的精密程度则已经远远超越了细微的层级,达到了中国传统生命学说所界定的精、炁乃至更高的层级。

数千年来,人类通过外求法,只是探索到了细与微的层级上,现代物理学最多是进入了与精炁一“弦”之隔的超弦层面,只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就通过大道之学的修身明德内求实践,实现天人合一,而突破了这一“弦”之隔,对生命的物理、化学属性和非物理、非化学属性,实现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虽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修身内求的学说逐渐被主流社会所抛弃,但是道德文化的思想和许多应用成果却一直“百姓日用而不知”地流传着,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其中,对于生命非物理、非化学属性当中的精、炁的认识和把握,就构成了传统中医学的重要根基。

所以,在这次疫病治疗过程中,一旦中西医同台比较,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差别就立刻凸显出来。比如中药的分子结构、原子形态和电子形态,与西药有很大不同。西药是人工合成的,有很多都是大分子结构的,连透过脑硬脊膜屏障的功能和能力都不具备;但中药由于是生物型的、植物型的、非化学型的,所以可以轻易地透过人体中的很多有形与无形屏障。

如果全面地解释,这里面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再如以中医中药的细微应用为例,其实,无论是在辩证诊断上,还是在辨证施治上,中医中药对于精生细化、炁动微变的把握,都特别适合于掌握病毒。病毒可以说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最大的刽子手,它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dNA双螺旋结构,一种是RNA单螺旋结构,像这一次的冠状病毒就是一种单螺旋的RNA,外面再包上一层蛋白质,与细胞的亲和力非常强。它不能够自我复制,只能够寄宿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衍,只是一个寄宿的生物。我们人类的细胞是比较大的,而冠状病毒这种微生物是非常微细的,就像一段蜘蛛丝一样,一旦沾到人体细胞上,很容易就进去结合在一起了。而中医中药是研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所以能够把握住病毒或者细菌的很多特征,在细微和精炁这两个层面去进行施治。

冠状病毒

生命具有物理、化学的属性,这是大家都了解的,是目前社会上宣传得最为广泛的,也是西方医学医药能够占领主体市场所依托的一种认知。西方医学在上个世纪才开始进入到细和微的层面上来进行认识,到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对于这次疫病的研究中,研究机构只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比较快地将造成流行病的病毒解构出来,对病毒的细微结构进行了揭示。

但是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在古代,我们的前人通过修身内求的慧观,其实早就将病源揭示清楚了。古代认为瘟病和疫病是两种类型的疾病,“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即流行性瘟疾的产生,离不开江河湖海里面的有鳞之鱼、无鳞之鱼以及甲壳生物。例如1988年上海市爆发了甲型肝炎流行,总计有二三十万人患病,造成那次甲肝流行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生食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那次瘟病传播得非常快,医院爆满,在各单位开办了很多临时病床,很多人发生了急性肝坏死。毛蚶又称为魁蛤,那不就是甲鳞吗?那次甲肝不就是江海里面的鳞甲之类造成的瘟病吗?所以说中医是非常厉害的,早就对产生这种瘟病的原因做了揭示。

疫病与瘟病虽然经常并提,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目前的这种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时疫,是有时间性的。那么古人也揭示了:“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疫病为什么会爆发和流行呢?就是因为我们过度地与虫类、与野兽亲近了,过度地与带毛类、带羽毛类的这些生命紧密接触了。特别是杀生,特别是吃它们的尸体、吃它们的肉,更容易导致疫病流行。就像这一次疫病,有些人把蝙蝠煮汤喝,认为那是鲜味,那么蝙蝠是不是古人所说的“虫兽毛羽”呢?

实际上,人类之所以有瘟疫,是自然的一种反馈,是人类自招的。招瘟招疫的原因,就是杀生,就是乱吃,就是不注意生态平衡。这个特点非常地明显。

“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这段揭示性的文字,源自于《黄帝内经》当中所引述的《上经·尚时》里的论述,它对于瘟疫进行了准确的定义,这里谈的就是病因,就是瘟疫的来源。而对于瘟疫的来源,西方早些年为了维护市场利益,往往是避而不谈的,例如欧洲的疯牛病流行起来后,相关西方国家都是极力掩饰的。

往更深一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东方的文明和文化当中,始终是不希望人类去杀生,不希望人去吃其它动物的尸体的。所以,认识瘟和疫,预防时疫,同样需要在黄老文化及其悊学思想里面去找到它的答案,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把握细与微,用于精与炁,就能够揭示这里面的一些奥秘。

精和炁,在中药上体现于药性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在治疗上,则可以归结为两句话:

其一,“瘟疫之防也,非禁杀生止食尸而不可绝。”就是说,如果不能够做到禁止杀生,不能做到不再吃动物的尸体,就不可能完全摆脱瘟疫;

其二,在治疗上,瘟疫之治也,非汗下吐和之法不可中和。这一句话比较专业,简单而言,对于瘟疫病的患者,中医不是直接在其身体里面去杀病毒、杀细菌,而是提升患者的排毒能力,当患者的循环系统、防卫系统、气机和血液都从精的层面、从炁的层面调动起来以后,比如在早期通过解表发汗的方法,就能够很快地将病毒、细菌拒之于门外。因为人体的皮肤是一个最大的器官,很容易把体内的这些毒素、微生物排斥在体外。而对于发汗都没能够排出去的,则可以“下”,即从大便、小便里面排出去;甚至还可以通过“吐”的办法,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中和状态。

修身养生“上鹊桥”示意图

传统文化中以正善德修心意,用精炁神炼骨肉液的自我健康保健预防训练体系中,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疫病而提高抵抗预防生理的方法,那就是搭接口腔内的“上鹊桥”,保持口腔内的不断生津产液,并且缓缓吞咽,就具有良好的将疫毒拒之于“身体国门”之外的功能。这是因为时疫的病毒是以鼻腔与相关器官的粘膜为入侵的门户,所谓“瘟从口入,疫从鼻侵”就是常见的途径。而疫从鼻侵又与鼻咽腔与口咽腔的湿度与抗体酶浓度和含量相关。保持搭接上鹊桥,也就是舌抵上腭,就会满口生津。活性酶与湿度会使鼻粘膜、咽粘膜、口粘膜保持最佳防御状态,病毒容易在最佳的抗体湿度与被酶解的浅表环境中被消融解体。因此,我们可看到坚持修身实践经典诵读舌抵上腭(搭接上鹊桥)的实践者,全年或者一生都甚少罹患“感冒”之类各种时疫,其成果其实是源自于正确的传统文化修身训练。

这就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原理,并不神秘,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中医能够防治时疫,并不意外。中医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看家宝,只是我们不重视、不珍惜,使之蒙尘了而已。我们珍惜生命,就一定要珍惜中医。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

说明全谷物种子精华

其实最养人的身体!

但你知道《黄帝内经》这句话的意义吗?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中医元典《黄帝内经》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天德养神,地谷养形”,简单的说,即宇宙的道德营养着人们的精神,也就是性体系统;而地上的五谷所滋养的是我们的形体,也就是命体系统!

从《黄帝内经》的揭示来说:“德”并不仅是西方哲学简单定义的,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规范、只是一种品格、只是一种品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量性,丢失了道德能量的滋养,我们也将失去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