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股民的炒股日记 > 第155章 北向资金的价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向资金虽然近期不再进行事实披露成交金额和资金流向了,但不能说明他们不重要,他们的盘后资金动向还是可以看的到的,只不过盘中以隐身的状态进行操作。北向资金在市场差不多也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了,从它的出现,就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一度成为市场观察盘口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是直观的拿北向资金的动作作为投资参考。

A股最大的变化,无疑就是五月中旬开始,北向资金数据,买入额、卖出额、成交额等将盘中“隐身”,取而代之的是:

沪深股通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

十年北向资金的动向突然隐身,习惯在盯盘时把北向当作风向标的投资者,或许会短暂地不适应。能率先适应变化的投资者会取得一定优势。这一周关闭北向资金实时数据,让一向热衷于参考北向资金方向的A股投资者一下子失去了参考依据,A股市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这种静态模式,上周的市场就是这样,一周的无头苍蝇模式运行,周末尾盘三十分钟靠小作文拉起了一个中阳,米云估计还要一两周,或者几根中阳线的出现才能恢复市场的活跃和人气。

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安排,最初的目的也是只是为了有效揭示、提醒投资者交易额度使用情况,但其披露频率和内容与A股市场信息披露的一般习惯不同,也不同于国际主流市场的普遍做法。只不过阴差阳错的让北向资金主导了大a的走向,主要是国内没有聪明资金出来撑门面,老虎不当家,只能让猴子出来挂帅。

北向资金是指从香港股票中流入大陆股市的资金,也就是外资流入中国市场的资金。具体来说,北向资金是通过香港的股票市场注入A股的香港资金和国际资金。这些资金流入中国市场后,会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买入在中国大陆发行上市的股票。与之相对应的是南下资金即中国大陆的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或者深港通等形式去买进中国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的资金。

在中国股市中,“北”通常指的是沪深两市的股票,“南”则指的是香港股票。因此,北向资金也可以理解为是从香港市场流向中国内地市场的投资资金。这种资金流向通常反映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和预期,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市场情绪指标。同时,由于北向资金往往具有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和策略,其动向也备受国内投资者的关注。

从2019年以来,全市场最引人注目的资金就是北向资金。尽管北向资金在整个A股市场中的占比较小,但其对A股股价走势有明显领先性,多次精准抄底让其有了“聪明钱”的称号,市场情绪的波动也逐渐受到北向资金流向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北向资金”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北向资金,通常是指通过香港市场流入A股的香港资金以及国际资金。

大家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以香港作为分界线,南代表香港股市,北代表大陆股市,那么北向资金的意思就是香港资本、国际资本向北进入大陆股市,北向资金净流入说明这些资金正在买入大陆股票,净流出则说明这些资金正在卖出大陆股票。

外资流入A股有多个渠道,为什么重点看北向资金呢?因为其在外资可以投资A股的多个渠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最具有代表性。

外资进入A股,可以通过沪深港通和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三种方式来实现。截至2019年末,全部外资持股中北向资金占比近七成,qFII、RqFII占比约三成。

目前,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总市值已接近3%且处于持续稳步上升中。此外,由于通过沪深港通买入不需要审批,也无额度限制,信息公开披露,北向资金已经成为观察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北向资金是否真的那么神?

都说北向资金是“聪明钱”,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2019年北向资金的流向情况与A股的后续走势来看,北向资金在2019年确实做到了三次准确且大幅提前的择时判断,其中2020年初的这次操作更是让许多机构都措手不及。

2020年农历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国内投资者恐慌抛售,近三千只股票跌停,北向资金疯狂扫货,单日净流入199.32亿。截止到2月21日,大盘已经回到3039点,相比于2700点的低点,短短几天的时间指数就上涨了12.5%,北向资金的买入的优质股票很多已经收复节前的阵地并创新高。

北向资金对于A股来说是增量资金,是可以明显地影响A股走势的。根据北向资金的类别,我们可对其影响分析如下:

配置型资金主要是跟踪国际指数的,比如跟踪mScI指数,跟踪罗素指数等。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这部分北向资金的操作。2019年5月28日,mScI纳入A股的权重从5%提升至10%,北向资金中的配置型资金在当天就完成了建仓。在2019年5月28日交易时间尾盘5分钟,超100亿资金借道沪深股通快速涌入A股,直接把沪市拉红。

这也就是配置型北向资金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方式。

北京时间2月21日,知名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公布了其旗舰指数2020年2月的季度调整结果。本次季度调整如期将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

根据此前富时罗素的官方测算,本次扩容预计将给A股带来4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

北向资金属于套利型资金

沪深股市和港股存在着几个利差:个股间的利差、指数间的利差、汇率间的利差。

1 个股间的利差,是指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上市公司,其在A股和港股的股价并不一定一致,从而产生的利差。

2 指数间的利差,是指国内股指期货品种和境外A股期货品种(富时A50)的利差。

3 汇率间的利差,是指港币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利差,还有在岸人民币汇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利差。

这些因素的不同,使得交易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套利空间,那么套利资金就会为利而北上或者撤离。

总得来说,套利类的北向资金对汇率波动是非常敏感的,人民币升值,北向资金大概率流入;人民币贬值,北向资金则大概率流出。

简单解释一下:在股价没有波动的前提下,若人民币进入升值趋势,那么买入持有A股后,在后面能换回的美金就多,就是赚钱,所以这个时候外资一般会流入;反之,人民币如果进入贬值通道,外资就会选择流出。

北向资金偏好什么股票?

过去的多年中,北向资金在A股市场中获得了显着的超额收益,那么北向资金最为偏好的是什么行业的股票呢?

在从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这差不多3年时间里,北向资金在各个行业都取得了超越行业指数累积涨幅的持股收益率,而在餐饮旅游与食品饮料两个行业中个,北向资金取得了最高的累积收益率,接近200%。

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规律:在北向资金占比越高的行业中,北向资金所取得的超额收益率更高,北向资金的动向更值得关注。

对于具体的择股来说,北向资金更喜欢“核心资产”,核心资产股票有3大特点:

1所在行业发展成熟,并且在产业链上具有高溢价的位置,这样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2所处行业壁垒高,护城河比较宽,保证了短时间内很难有新的竞争者介入;

3表现在公司财务上,拥有持续且稳定的高RoE。

香港和国外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喜欢买入价值股,买入市值偏大的股票以及国内稀缺的板块。他们喜欢的主要板块有:白酒、超级品牌、大金融、大科技、券商、银行等。

北向资金一向被称为热钱,是A股的风向标。那么,到底什么是北向资金?

在中国股市中,一般“北”指的是沪深两市的股票,“南”指的是指香港股票,因此,北上资金就是指从香港股票中流入大陆股市的资金,也就是所谓的外资。

而南下资金则是内地流入香港股市的资金,这个资金被称为南下资金,也就是所谓的内资。

北向资金指的是沪港通和深港通买入资金之和,就是通过香港交易所买入内地的股票的资金。

由于A股市场有管制,不允许外资直接参与,我国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开通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形成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中的资金互流,因为内地在香港的北面,就形成了北向资金的说法。

由于“北向资金”大都是国外机构投资,而机构一般都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专门的公司研究团与信息搜集团队,在投资上相比普通的散户更专业,也更有优势的多。因此北上资金也有“聪明的资金”之称,对于普通价值投资者而言,关注北上资金买入与卖出以及关注北上资金长期买入的股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在熊市低位,公募资金更多的是存量博弈。而外资是纯粹的增量资金,能明显的影响市场走势。

北向资金运作其实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利用规律来着手判断:

一、对外围股市很敏感,每次美股大跌,北向资金基本都是大幅流出,所以先看美股。

北向资金代表了外资,外资主要还是以美股为全球风险资产风向标,所以每次美股大跌,北向资金基本上都是大幅流出。这里注意了,如果哪次美股大跌,而北向资金还是强势流入,那么很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二、对汇率波动敏感,人民币升值,大概率流入;人民币贬值,大概率流出,也就是其次看汇率。

因为外资买卖A股,其收益会直接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在股价没有波动的前提下,若人民币进入升值趋势,那么买入持有A股后,在后面能换回的美金就多,就是赚钱,所以这个时候外资一般会流入;反之,人民币如果进入贬值通道,外资就会选择流出。

三、这一条也是核心规律,在择股上,北向资金喜欢核心资产,什么是核心资产?

1、所在行业发展成熟,并且在产业链上具有高溢价的位置,这样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2、所处行业壁垒高,护城河比较宽,保证了短时间内很难有新的竞争者介入;

3、表现在公司财务上,拥有持续且稳定的高RoE。

香港和国外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并不像国内资金一样热衷于炒作题材。他们更喜欢做的是买价值股、买市值偏大的白马。

北上资金集中持有的都是一些超级行业龙头公司,比如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五粮液、格力电器、招商银行、长江电力、上海机场等。

北向资金也分配置型、交易型

2019年伊始,北向资金便大刀阔斧连买3个月,而进入二季度,北向资金又掉头转向净流出,5月份创下单月净流出额历史新高,6月份方才再度连续多日回流。

对习惯了外资连续、大幅流入的投资者而言,这种现象不免在短期内引起担忧。是外部环境变化改变了外资的入场趋势?还是北向资金也会波段操作,获利离场?

提起北向资金,A股投资者给其的标签多是“长线资金”、“价值投资”、“持股不动”。但机构分析认为,北向资金内部也可分为配置型和交易型两类。交易型资金可能是宏观对冲,也可能是偏量化的基金投资,这一部分交易构成了北向资金短期内的进出波动。

中信证券表示,北向资金较高的换手率主要源自托管于外资券商的客户,背后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对冲基金的高频交易,约占北向资金的26.3%;而符合“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行为特征的海外资金约占整体67.9%,跟踪此类资金更能反映外资的长线逻辑,更具参考价值。

总体来看,托管于不同类型机构的北向资金在配置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托管于券商的北向资金比托管于银行的交易明显更加频繁;而托管于内资和港资券商的资金则明显比外资的同类机构更加活跃。

此外,具有明显主题投机性交易特征的北向资金多托管于内资券商,其交易频繁度约是托管于外资银行和券商的北向资金的17.3倍。

但需要理清的是,更能反映外资长线逻辑的北向资金占比在总量的七成左右,是绝大多数,也与A股投资者对外资的一贯认知较为符合。这类资金目前还很少出现大幅撤离的迹象。区分不同托管机构背后代表的不同类型投资者,有助于解析不同时期北向资金对不同板块的买入逻辑。

北向资金,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A股的影响深远而多元。

首先,它们的涌入为市场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了A股市场的发展。它们的投资流向在全球化投资的背景下,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一步增强了A股市场的全球影响力。

其次,北向资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体现在它们对优质公司、龙头公司、潜力成长公司的投资布局上。这些公司常常被视为外资眼中的璀璨明珠,如酿酒、家电、食品饮料等板块。外资对这些行业的加仓之快,如同饿狼扑食,表明他们对这些行业和公司的长期看好。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外资机构争相布局中国市场,例如桥水、瑞银等外资机构都在积极抢占中国市场。这些外资机构的参与,无疑会增加A股市场的复杂性,这也是投资者必须密切关注和考虑的因素。

总的来说,北向资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市场流动性、推动市场国际化、影响市场布局等方面。北向资金过去十年的战绩不错,阴差阳错的成为资本市场的聪明资金,这也是国内资本市场的不作为导致的原因,虽然外资的参与对A股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不应该占主导地位。因此,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时,除了考虑北向资金的动向,还必须充分权衡外资的诸多影响要素,近期对北向资金的隐身,也标志着我们也要培育出属于自己的聪明资金出来主导市场走向,希望国内资本争口气,没有成绩是不行的,不能让人信服,起码要有北向资金过往一半的战绩和胜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