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0章 北巡与西征(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守义沉默不语,李枢密侃侃而谈。

“为政者,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上下相安。

天宝十年以后,玄宗皇帝也有一点点做调整。比如调回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陇右哥舒翰,西北几个藩镇都换了一遍。但是幽州这边就没弄好。

当时安大帅在幽州一干十几年,皇帝本来也想着实在不行就让他入朝为相,可能谈都谈好了。那会儿安帅身体也不好,太胖,估计是糖尿病,你看他后来没多久眼都瞎了。

所以安帅是愿意入朝为相平安落地的。结果似乎是被杨国忠这个蠢猪搞砸了。而且安帅与太子关系有很不好。对,你也得主意,你本来个子就高,还这么胖,心脏负担太重……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老屠子越听越混乱,紧忙一把打断李老三,叫一声道:“且住且住,说安帅,别说我。”

“对,说安帅,反正因缘际会吧,就反了。”李枢密两只小手晃呀晃,晃得郑老板脑袋晕,“然后皇帝派高仙芝、封常清到洛阳募兵平叛,结果转手这两位大帅又被杀了。然后一打就是好几年。

肃宗直到代宗,实在都打不动了,就招安。但是一场打乱下来,朝廷威信扫地,将军们不信任朝廷,朝廷也不信任将军……

李枢密好像突然清醒了一般,话锋陡转,道:“看,从义武任上,二郎你做节度使十几年了吧,也就是从义武挪到了振武军。

还能怎么挪?

河东?

好,过几年你愿意,去河东。

但是,你去了河东,老秦怎么办?

你在河东干个五年十年以后又怎么办?

如果不让你入朝为相,除了咱俩打一架,还有选么?

总要给弟兄们一条路吧。”

郑守义心中思索,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理还真就是这么个理。

爷爷劳苦功高,总得有个说法吧?这节度使,也是老子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提头卖命挣下来地。可是再怎么走,也着实糟心。

这再往上,除了李家的造反……

啧啧。

突然,郑大帅灵光一现,好像领回了李老三的心意。老子也能出将入相?自己入朝为相,儿子在外领兵,这一里一外……

哎?郑老板顿时觉着是个上上之选。

再看这李老三,郑二是有点相信他的诚意了。

但还是说不通。

李老三这是啥意思?

这份基业里,也有这老小子的一份功劳啊。不说黑心话,李老三其实作用很不小。也是二十多年熬过来,好不容易坐了这个位子,李老三什么意思?

会不会是这老小子试探我,弄个不好就要对爷爷下黑手?

左右瞧瞧,这是他老黑家里,甭管别的,起手拿下这小白脸郑大帅还是很有把握的。那么,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出将入相?很是诱惑啊。

什么枢密使?这不就是宰相么。

“那么?”老黑感觉渐渐把握了重点,一双黑手搓了又搓,终于是没绷住,试探道,“那,那三郎怎么?”我老黑也能做宰相?

别怪咱郑大帅妄自菲薄,就老郑家这么个风水,你敢相信他能做宰相?

李枢密认真地看着郑守义,比了一个巴掌,又翻了一番,道:“五年,最多十年。有几件大事办好了,我就打算辞官。这些年忙着这些破事,家里也都没怎么顾得上,老婆孩子也都没照顾好。

趁着还走得动,我想游遍名山大川,去李白他们走过的路,也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可能,我还想往西,去西域,去天方。”

看这老小子开始胡扯,郑大帅慌忙劝阻道:“不不不,这哪成啊。”又觉这话很有歧义,解释说,“我你是知道地。

跟着李兄这么些年,属实也有些累了。这倒不是我郑某人贪恋权位,就说这振武军吧,我也就是帮着李哥看着,实在是下边这些弟兄……

也不瞒你,我也是发愁怎么安顿这些杀才。

还得是你呀。”

乱七八糟的,郑守义自己都有点昏头在说什么。实在是李老三这个炸雷子太突然,弄得他老郑蒙圈,脑袋里直如翻江倒海一般,乱得不行。

李枢密形容真诚地说:“家兄常言,欲与诸君共富贵。这是肺腑之言,并非虚情假意。所以,必须要让弟兄们都能安心,都放心。”

“这是自然,自然。”郑守义给李枢密拱拱手,脑筋飞快地旋转着,“那,那也不能委屈了你呀。这些年俺可都是看在眼里呢。从安边以来,不是你殚精竭虑,李兄想打下这片基业我看也难。

哦,再说,有些事你我两个说得明白,可那帮蠢货能明白?

你若让贤,让咱弟兄怎么看老秦?怎么看我?

嗯,别个不晓得,我心里是有数地。如你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朱家兵精将勇,好欺负么?五年,十年,能灭了梁贼就不错,还有蜀中易守难攻,淮南贼也今非昔比,要天下太平且早着呢。

你不在那还得了?

说句良心话,咱这些老弟兄,你看看是老秦行还是我行?你不管,那还不乱了套了。此事万万不能,万万不能啊。不过么……

郑大帅双眼连眨眼,突然大腿一拍,道:“哎?三郎,你家不是宗室么。不如,你来做天子。对,对对,你做天子,咱弟兄跟着你干。

这,这不就顺利了么。

啊,多好。”

郑守义糊里糊涂话赶话,他是既不敢应得痛快中了这老小子的奸计,又不舍得放弃这么个好机会,岂料说着说着,突然就发现了这是个好主意。

他老哥几个挨个做宰相,捧着李老三做天子。

真是好。

再想一想李老三突然过来的目的,郑守义自觉是豁然开朗。

这老小子东拉西扯说了这么一大通,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让贤?闹呢。

对,对对。

这老小子定是这个意思,来试探爷爷来了。

郑守义越说越起劲,自觉准确把握了李老三心中所想。

“哈哈。”李枢密大手一挥,道,“快别害了我。”

郑大帅只道他是装假,也配合表演道:“三郎,此话怎讲?”《三国志》里有个什么三次三让,这老小子是要搞这个吧。

李枢密道:“都觉着皇帝好,真好么?

国朝宪宗以来,穆总三十岁,敬宗十八岁,文宗三十二,武宗三十三,宣宗五十,懿宗四十一,僖宗二十七,昭宗三十八,哀帝十七么十八,肯定不到二十。

国初几位皇帝,高祖、太宗我就不说了吧。武后的那几个儿子,中宗死于非命吧,睿宗那真是睿智,早早让贤给了玄宗,不然也难说吧。

玄宗防儿子跟防贼一样,闹到最后怎么样?安史之乱,自己的女人都护不住,惶惶如丧家之犬,被儿子尊了个太上皇,晚景凄凉。

肃宗到宪宗,似乎还行,真行么?

我相信,二郎你这话说得真心。要说呢,我要真做了也就做了。”

郑守义凝眉听讲。心曰,看看,看看,没错了吧。

李老三又话锋一转,说:“若是我,兄弟们应该能给我这个面子。但是我儿子呢?其实洵哥儿已经算好了,这几年好歹都在军中历练。就这,弟兄们还不是不服气。我做了这个,哼哼,将来我儿子接位么?接得住么?

就算我使劲活,给他铺路,这小子也放到边塞好好历练,凑合还有个人样,我孙子呢?生于深宫,长与妇人之手,狗屁不通,还坐得住么?

德不配位,那是害人害己。

早知如此,我何必当初呢。”

李老三说是这样说,但郑守义哪里肯信。

此时此刻,郑守义已经非常坚信自己的揣测,并且越想越觉着可行。只有李老三上去了,弟兄们才能各安其位。

本来该是大李,现在大李不在了,那就得李三顶上。

李洵那小崽子是万万不能成。甭管他本领高低,高低是不成。他上去了,还不得给爷爷们穿小鞋。

至于说李老三愿意不愿意?

哼哼,形势比人强。

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

再说,有这种好事,谁不肯?

酸丁最会装假。

回头找狗头军师商量商量。

刚才说到玄宗防儿子跟防贼一样,其实老黑也被稍稍触碰了一下。

去去去,不要乱想。

可是忍不住啊。

前面这次老张他们在振武军干的事,让他郑某人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说错么不能说错,但是被人泼出去的那种感觉可实在不好。

这次老大想接卢八的班,他老黑也是没办法。不让他接让谁接?

可是郑某人心里就很舒服么。

奶奶地,这种感觉实在是一言难尽。

照李老三这么个说法,倒是皆大欢喜了。

“三郎放心。”郑守义按照自己的理解,准备给李老三吃颗定心丸,道,“其实你也不必带着辽王一起走。就在幽州,有俺看着,定出不了事。

你放心,你走是什么样,回来还是什么样。

咱兄弟几十年,我办事你还不放心么。”

这次李老三是计划带着大侄子李洵一起去山北的,郑守义看来就是不想给这小子机会搞事。李枢密却道:“胡说什么。我与大哥儿去,是免得他在这边添乱不假,但主要是想让他多多熟悉辽东。

中国之患,已不在西北,而在东北。

如果可以,我倒是想让大哥儿去山北做点事。”

“不不,不可!”这可把郑大帅又吓着了。

山北最容易出事,让李洵去那边,可不就是龙入渊虎入林,等哪天翅膀硬了,顺着大李当年的路来一回么?

“李三,咱丑话说到头里,就算张德那厮不想山北待着,我去都行,洵哥儿可不成啊。”看把老屠子急得,直接李三都叫出来了。

李枢密面色复杂地看了郑守义好半晌,再没多说什么,径起身告辞去了。

郑守义又开始纳闷,这算是说明白了,还是没说明白?

感觉都说了,又好像什么也没说妥啊。

这没头没尾的?送到门外看李三上马去了,郑大帅挠着光头苦思。

风中断断续续飘来李三吟诵的声音。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

“还瞅?人都走了。”

母大虫不知从哪里冒出头来,凑在郑大帅边上跟着望望,发出一声感慨。

方才李老三跟老屠子说话,房门屋外都是甲士站岗,母大虫也不敢靠近偷听,心里抓挠得十分难过。

关了门,郑守义看看小屠子也跟在老娘身后晃头晃脑,次子则躲在哥哥后头张望。指指老大:“你,跟我来。”指指老二,“去,叫张书记过来。”然后一把拉了母大虫的胖手,道,“走,有事说。”

按规矩,大军当然是停在城外。但是并非所有军官、士兵都在营里。幽州兵轮休回家,外地兵,轮休玩耍。张泽的家眷倒是半在幽州半在朔州,这老小子回家抱娃娃了,所以召他过来费了一点时间。

进门看见只有主母跟小屠子在,张泽心下一凛,感觉要有大事。

路上就听说李枢密忽然来了一趟,不知道说了什么。

看他进门,郑守义起来将他请到主位,自己要坐下手。

张书记如何肯,拼死推拒,最终是与小屠子相对,坐在老屠子的手边。

看次子还在那晃荡这不走,郑守义戟指他道:“还不滚出去。”

小郑是真心不想走,扭扭捏捏地往外挪。

小屠子瞧瞧,道:“阿爷,让四哥儿也在吧。”

郑守义权衡一番,道:“门口看着,不许有人偷听。”

小郑忙欢喜地去外面检查一圈,吩咐不许有人偷听。回来关了门,就贴墙站了,眼睛似乎再观察屋外,两只耳朵却竖起老高,只怕漏听了一个字。

郑守义先对老婆道:“娘子。今日所谈,不得外传。张公见多识广,才智高卓,因事关重大,特请张公来参详一二。还望张公倾囊相授。”说着就先向张泽叉手行礼了。

老屠子这般郑重,边上小屠子忙跟着行礼,连母大虫也敛衽一拜。

老张哪敢就受了,蹦起来向这一家子还礼。心中开始忐忑,黑厮要干啥?如今礼崩乐坏,他张某人可受不起老屠子一家的重礼。

“枢密使方才离开。”郑守义道,“此番枢密使北巡,已嘱我在幽州看家,此事内外已知。枢密使此来,是跟我说了另外一桩……

这老货兜兜转转不爽利,张泽还好,母大虫就有点等不急,催促道:“哎呀,都什么时候来,还拉拉扯扯地,速讲。”

“吭吭。”郑守义问张泽道,“张公,你说这枢密使我可坐得稳么?”

“啊?”张书记感觉又被雷到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黑厮如此执着么?我张某人,是不是应该考虑换个东家。

却见郑大帅抖抖衣袍,略显得意地说:“哼哼。方才三郎与我相约,或五年,或十年,便要我来做这枢密使。”又摆出个为难表情,“咳,我也很为难呐。

爷爷这几斤几两,还是有点自知之明。怎奈何三郎盛情难却。

如今这家大业大地,咱弟兄抬我上来,若是管不好可怎么……

张泽感觉让老黑这样胡扯可不行,冒险打断了他,道:“主公?枢密使究竟是怎么说,你细细与我讲讲。”

母大虫也被老公说得晕头,附和道:“对对。你细讲讲。”怎么听,都像是这老货发癔症,说胡话。李老三能跟他相约,五年十年让自家这个老黑做枢密使?母大虫感觉自己要是能信他一个偏旁部首,这几十年都白活了。

小屠子和小郑兄弟俩也都瞪大了眼睛等着听讲。

郑守义道:“枢密使说,边将为相本是国朝善政,奈何又来搞坏了。

玄宗朝,节度使上进无门还迭遭横祸,最终酿成大祸。

我军如今事业不小,需给各镇节帅一个去处。

故有此一说。

我听这意思,或者先要我移镇河东,再转任枢密使。

也可能直接转任。

恐怕还要看看老秦那边。

我揣测,当初这厮也跟老秦说过此事,啧啧。”李老三说了太多的话,郑守义懵懵懂懂,无论他怎样仔细回忆,认真总结,也就能复述到这么个程度。

从这只言片语中,张泽倒是有些自己的体悟。待郑老板说完,狗头军师起身作势一鞠躬,道:“大帅!好事,真是好事。”

“是么?”听这酸丁这样说,郑守义感觉底气更足了。

“枢密使果然不凡呐。”张泽道,“这天下之事,善始不难善终难。李林甫、杨国忠,贪恋权位,绝边将入相之路,酿成大祸。今逆梁虽强,实则外强中干,败亡必矣。

我闻李太公曾有言,汉可以有前后汉,唐亦可有前后唐。李家本乃宗室,拨乱反正,重开大唐,有何不可?

当然,如今天下藩镇林立,比隋末难办一些。不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以李公、主公等大才,日积月累,早晚平定天下。

枢密使愿大开边将入相之路,确实是以社稷为重,是大胸怀啊。”

虽然已经心底里打定主意捧一捧李老三,但是看自家的狗头军师也这样鼓吹,老屠子就有点泛酸,道:“唉。他做天子吃亏了?还大胸怀。”奶奶地,爷爷做能做天子,老郭他们照样个个做宰相。

“啊?枢密使做天子?”张书记回想难道刚才听漏了,有这个意思么?

郑守义自为得意地说:“河北只有东昭义和魏博还在梁贼那边。河东,山北,这都连成一片了。大势已成。你看,李家天子都死了多少年。我估摸着,李三今日找我来,便是让我趁他外出,在这边给他吹吹风,探探人心。”

在等待张泽的这点时间,郑守义是认真回想了李老三与他说话的前前后后,总结了两条。首先是李老三想登位,这是来拉拢他,这不必说了。其次李老三带了大侄子走人,让他帮帮忙,在幽州放放风,探探人心。

说着,郑老板就给自家的狗头军师递了个眼色。

你懂得。

张书记瞠目结舌道:“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