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瓮天 > 第35章 惊天巨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个月亮斜挂在夜空中,星星在闪烁。

夜,挟着萧瑟的微风,吹过滴着露珠的板栗叶,擦过哗哗作响的油桐,划过闪着光亮的泾河,映在火光下一个个面色凝重的面颊上。

帐外传来锣鼓的声音。

咚——

“点将时三通鼓毕,不到者斩。”关内侯威严的声音响彻萧关。

蓦地,整个萧关苏醒了!

营帐内充满了盔甲和武器的摩擦声。

“陈文清,醒醒!”

“陈文清,陈文清!”

......

阿福用力地摇晃着他,陈文清在他的手中犹如浮萍一般。

渐渐地,陈文清缓缓地睁开了双眼,目光迷惑地看着阿福,脑海中快速地闪烁着下午下午在比武场的画面,他勉强地举起有些发麻的手臂,揉了揉眼睛后说道:“阿福,外面在喊什么呢?”

“别问了,快起来,点将时三通鼓毕,不到者斩!”

说完,阿福拎起陈文清就往外走。

咚——

“剑,我的剑!”

“给你背着呢,快走,来不及了!”

帐外火光映天,到处都是整装待发的将士,他们身穿战甲手执武器鱼贯而出,一个个瞪着如狼似虎地眼神,眸光中流露出无尽的愤怒和嗜杀的决心。

远方再次传来紧促而有力的擂鼓声,嘹亮的号角声悠然响起,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诺大的演武场人山人海,所有的将士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罕见的是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哪怕是一丝轻语都没有,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禁声了一般,他们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目光坚毅地望着高台。

咚——

庄严而又肃穆的锣鼓声再次响起,打破了平静的人潮,振奋着每一个将士,无数的将士目光炯炯,表情凝重。

周围静得可怕,陈文清仿佛听到了大家心跳的声音,咚咚咚——那声音中充满了无边的愤怒和杀意。

就在这时,大庶长肃穆的声音响起。

“诸将出征,萧关授兵十万人,而即分为三军,如或少,临时更定。马步统计,总当一万四千人,共二百六十队当战,重骑三万八千人,弓手一万二千人,斥候六千人,余三千人守辎重。”

听到这里,陈文清瞬间清醒,心中震惊,满脸愕然,目光中透露着不可思议。

整个萧关全军出动,发生什么事了?

难道胡人来犯?

还是,萧关要失守?

......

不,这不可能!

萧关依险而立,具有独特的地形优势,不但雄峰环拱,深谷险阻,易守难攻,而且有还有泾水南出,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阳城的通道,屏护大昰西北的安全,更守护了大昰所有百姓的安危,怎么会轻易动用所有的兵力呢?

难道是胡人要来攻打萧关?

萧关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北出大昰第一关之称。

在几千年历朝历代漫长的岁月里,这里曾经反复出现无数强大的国家,并在商业、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在那些湮没于黄沙中的残垣和残破烽堠上,记录着他们昔日的悲壮与荣耀。

过了萧关就是大昰,整个凉州最好的地方,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对胡人的诱惑是无比巨大的,以至于每年都会有小部分的胡人来犯,抢些衣物、粮食、盐巴就仓促回去了,来年再犯。

如果胡人要来攻打萧关,势必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萧关就在这里,周围方圆百里再无大路,胡人不会犯险绕路而行,只能强行破关,否则大军与后勤辎重部队就会脱节,被关隘所阻,后勤辎重部队容易被关隘守军袭击,还有可能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大军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导致全军覆灭。

陈文清不断思忖着,心想胡人肯定不会将屠刀指向萧关,那关内侯为何会动用全部守军的力量呢?

到底是要去哪里呢?

为什么非要集结所有兵力呢?

莫非是遭受到什么不可抗力的原因?

难道,是大昰都城!

陈文清心中一动,想起了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短命王朝”。

没错,就是秦朝。

秦帝国崛起于列强与铁血相争的森林中,它崇尚法家,彻底改弦更张,努力建设,统一政令,经过六代国君的努力,终于在嬴政时代横扫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统一了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筑长城,创造了一个文明的新时代。

这样的一个强大的帝国却只统治了十五年。

秦帝国之所以在统一十五年后就轰然倒塌,和它忙于扩张和建设忽视民生了有关,和焚书坑儒寒了关东人的心有关,和中央集权不肯分封和郡县并存有关。

但是,这些原因只会导致如果有人起义,振臂一呼,定会有人揭竿而起,却不会导致秦真正的灭亡。

始皇帝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内忧外患无时无刻不再折磨着他,但是最终他还是做出了决定,八十万王者之师分成两支,一支驻守岭南,抵御百越,另一支是屯驻在长城沿线,主要防备匈奴的“北部军”,这个决定让大秦帝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璀璨的浪花。

令人唏嘘的是帝国遭遇灭亡危机的时候,王离率领的二十万大军赶回救驾,留下十万大军继续守卫边疆,防止匈奴乘虚而入,最终死于巨鹿。

然而,这支横扫六国驻守在岭南的五十万铁骑并没有支援,强大的大秦帝国仅靠一些囚犯组成的临时军队抵抗,结果可想而知。

陈文清不是赵陀,并不明白赵佗为什么没有带兵回去护驾,而是留在岭南静观其变。

但是,如果阳城真的失守了,关内侯会如何决断呢?

他会率领萧关所有的将士支援阳城吗?

还是他也会等待一个“建国”的时机?

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人告诉陈文清,似乎他身边的每一个将士都不知道,但是他们都整装待发,随时听从号令全军出击。

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随吾出征——”

“杀——”

“杀——”

“杀——”

......

霎那间,喊声震天,宛如滚雷,战旗猎猎,犹如惊涛骇浪......